一代“佛祖”驾鹤离世,朱龙_惠芳_如来_一生

博鱼app官方入口
你的位置:博鱼app官方入口 > 新闻动态 > 一代“佛祖”驾鹤离世,朱龙_惠芳_如来_一生
一代“佛祖”驾鹤离世,朱龙_惠芳_如来_一生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6:16    点击次数:77

2025年8月2日深夜,北京协和医院的走廊里,心电图机逐渐发出微弱的滴答声,最终归于宁静。86岁的朱龙广在亲人的陪伴下,安然离世。床头那盏陪伴他多年的老台灯,依旧温柔地洒下最后一缕光,照亮着他那安详的面庞。

消息一经传出,社交媒体上立刻充满了“如来归位”的话题:“永远的如来佛祖,无尽的思念与哀悼。” 六小龄童在微博上发布长文悼念:“师父如来,慈悲含笑,愿您乘愿再来,广演妙法。” 随后,迟重瑞、马德华、徐少华等《西游记》老友们纷纷追悼,配图是1986年剧组的合影,每一张都充满深情与哀思。网友们纷纷留言,回响着佛号的声音,其中一句“弟子恭送佛祖”更是让无数人泪湿屏幕。这个将“戏比天大”奉为一生信条的艺术家,最终带着银幕上的佛光,化作夜空中最亮的星辰。

展开剩余87%

渭水河畔的艺术种子

1939年2月16日,朱龙广在西安城西门里的一户书香世家诞生。父亲是私塾先生,母亲擅长秦腔。年幼的他常在戏园子的后台,静静地观察着演员们在煤油灯下油彩斑斓的脸谱,眼中满是对艺术的热爱。12岁时,他在学校汇演中反串《白蛇传》中的青儿,演唱一曲“青城山下白素贞”,声如洪钟,激起了全场的热烈掌声,连校长都惊叹:“这孩子天生就是吃开口饭的料。”

1957年,18岁的朱龙广考入兰州艺术学院表演系。在严寒的冬天,他常常穿着单薄的练功服,对着霜冻的镜子反复练习眼神——他要让自己的眼睛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散发光芒。毕业演出时,他在话剧《降龙伏虎》中饰演男主角,那句“让高山低头,叫河水让路”的台词震动全场,他因此获得了全国青年演员一等奖。站在领奖台上,朱龙广握着奖杯,手微微颤抖,但坚定地说:“演员的使命,是让观众在戏里看到自己的灵魂。”

银幕上的永恒佛光

1965年,朱龙广的命运在河北冉庄悄然改变。导演任旭东正在为电影《地道战》选角时,朱龙广身着粗布军装,站在土坡上,阳光下他棱角分明的面庞与民兵队长高传宝形象不谋而合。在拍摄一场从杨树上跳下的戏时,他坚持不用替身,结果不慎跌落,膝盖重重撞在青石板上,鲜血染红了裤管。然而,他咬紧牙关,坚持拍完,“再来一条!” 这场戏成了他一生的痛,但也让“高传宝”成为了时代的象征。

1983年,杨洁导演在为《西游记》挑选如来佛祖一角时,初见朱龙广时,化妆师愣住了:“这不就是壁画上走下来的世尊吗?” 但导演起初皱眉,觉得朱龙广的面相“太凶”,并不像佛祖。直到朱龙广用震天的声音念出“孙悟空,你逃不出我的掌心”,片场顿时安静,杨洁当场决定:“就是他了!”

每个清晨四点,他就坐在化妆镜前,让化妆师用48块乳胶零件雕刻出佛面的轮廓,金粉细腻地勾画出慈悲的皱纹。在吐鲁番的片场,40℃的高温下,虽然袈裟湿透并被烈日烤干,他依然保持着那一抹“拈花微笑”。他将如来的佛光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观众心中。

戏外柔情,岁月如诗

1965年,朱龙广在河北冉庄的片场首次见到了吴惠芳。她抱着道具步枪从土坯房跑出,军绿色裤脚沾满泥土,转身时露出精致的绣花白袜。他带着从西安带来的核桃和红枣,站在槐树下徘徊了三天,直到她蹲在井边洗军装,他才鼓起勇气将包放在她脚边:“这是…补脑的。” 吴惠芳抬头的一瞬,他急忙转身,背上的汗渍在衬衫上形成深色的地图。

三个月后,朱龙广从杨树上跳下,膝盖骨裂,留下一生的伤痛。住院期间,吴惠芳轻轻为他擦拭额头的冷汗,他却坚强地说:“在文工团,零下二十度踩冰排《白毛女》,我都没哭过。”她眼里含泪:“你就是太要强。” 这一句话打开了朱龙广封存已久的柔软,他第一次感受到有人理解,他也不过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。

1967年腊月,两人默默地在战友的起哄声中举行了婚礼。没有红地毯,没有喜宴,他将三等功奖章系在红绸带上,套在吴惠芳手腕上:“委屈你了。”她笑着抚摸奖章:“和你在一起,比什么都踏实。”

晚年简朴,依然不改本色

晚年的朱龙广生活非常低调,住在北京西城区的老四合院。每天清晨,他穿着旧布鞋去菜市场,与摊主张大爷讨价还价;午后,他在紫藤架下读书,用放大镜看《演员的自我修养》;傍晚,他陪着吴惠芳散步,偶尔遇到熟人,他总是笑着问:“吃了吗?”

2016年,有粉丝找到他家门口,看见他穿着汗衫劈柴,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。粉丝哽咽道:“您可是如来佛祖啊。”他擦了擦额头的汗:“在这儿,我就是老朱,是惠芳的丈夫。”

当问到他最喜欢的角色时,朱龙广说:“每个角色都像是我的孩子,但如来教会了我‘慈悲’二字。”他把这份慈悲带进生活,资助贫困学生,匿名捐款,帮有需要的人——这是他生活中真实的“佛光”。

2025年8月2日,朱龙广在睡梦中突然离世,临终时,他握着妻子的手,轻声说:“惠芳,下辈子……还演咱俩的戏。”他的一生,始终以“戏比天大”的信念,用银幕上的佛光照亮无数观众的心,而在生活中,他依旧是一位简朴、慈悲的凡人。

永远照亮人间的佛光

朱龙广以86年的春秋岁月,用银幕塑造了如来的永恒佛光。而在北京的四合院里,那盆他亲手栽种的绿萝,正抽出新的嫩芽,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他的慈悲与爱。

发布于:山东省